Print Friendly and PDF

从国际拍卖行纷在香港设置艺廊看艺术市场的变革

christie room in hongkong

Ribbing-Cutting Ceremony of The James Christie Room Opening  佳士得香港开幕剪彩

2014年4月15日,首个中国古代情色艺术展“愉悦满园-贝氏中国古代情色艺术珍藏”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短短几日内便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本次展览不仅内容大胆独特,本身1500平米的空间展示区,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属罕见。

在此之前的两年中,苏富比已在此举办过11场展售会,3场非销售展览,12场拍卖以及专家讲座等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已模糊了画廊,美术馆,拍卖行之间的界限,这正是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的存在意义,同时也暗示了当前数家拍卖行不约而同的发展方向--融合私人购买,季度拍卖,艺术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艺术经济实体。

与苏富比在伦敦或纽约不同,香港空间的定位与亚洲藏家品味相对应,涵盖更多层次和角度,同时也是对于新兴市场的培育及探索。不仅会有季节性的拍卖,展览,还尽可能从策展角度为观众选取不同的艺术感官体验。事实上,在2016年之前,苏富比艺术空间内的活动日程表已毫无空档。

同样位于太古广场的保利香港旗下的保利艺术空间于去年3月启动。于苏富比画廊模式不同,保利香港与内地画廊紧密合作。如在2013年11月举办的展览“亚洲不安之旅iv-亚洲年轻艺术家作品展售会”以及去年保利的北京秋季拍卖预展也曾在此展出,对于保利香港作为北京母公司的业务拓展作用可以得到发挥。担任香港艺术门画廊总监之一的孔嵘认为,“拍卖行拥有资本,用户群一级品牌。一个全年无休的艺术空间是在一年两次的拍卖高峰之外丰富交易多样性以及吸引新客户的有效方式。”

5月8日正式开幕的邦瀚斯香港拍卖场也在太古广场设置固定艺廊。日后邦瀚斯的所有拍卖都会在此举行,无须再租用临时拍卖场地。

以上几间国际拍卖行在香港纷纷开办艺术空间的举动是对于亚洲艺术市场激速发展的及时反映:艺术空间的设置已不仅是属于拍卖行的单一从属部门,更多显现出拍卖行自身的结构调整方向,将艺术体系曾经各部门单打独斗分散的个体-如画廊,美术馆,艺术院校,拍卖行等-融合并立。以画廊为主的一级艺术品交易市场在亚洲实践着与欧美不同的规则,这也使得拍卖行担负着为亚洲的收藏家确立价值的责任。在西方已经成熟的国际拍卖行拥有常设的展览空间-如佳士得在伦敦,纽约和巴黎均设有Christies saleroom,其中展览不断,拍卖也不仅限于秋冬两季。针对较晚兴起的亚洲艺术结构,艺术结构多元化无疑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战略。

拍卖行在重新自我定义和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也对业内上述其他角色提出了挑战和冲击,这一改变也将重写艺术市场的规则。

 

 

Commenta con Facebook

leave a reply